內容簡介
《干法》首次完整闡釋了日本經營之圣稻盛和夫關于工作的看法、做法。從字面上講,《干法》似乎是講述如何有效工作的方法。但其實這本書的重點,專注于人生觀中的“勞動觀”、“工作觀”,而這個問題,在浮躁的當下具有重大而深刻的現實意義。
《干法》既是稻盛先生70多年工作經驗的總結分享,也是被多家企業的成功實踐證明了的正確哲學。尤其是,它不是被簡單地誤讀為,“只要埋頭苦干,經年累月就能成功”的雞湯說教,它是“不能放棄對自我的人生責任”的信念。
作為*版本,本書收錄了稻盛和夫2014年杭州報告會講演。
作者簡介
稻盛和夫
1932年出生于日本鹿兒島。畢業于鹿兒島大學工學部。1959年創辦京都陶瓷株式會社(現日本京瓷株式會社)。1984年創辦第二電電株式會社(現名KDDI)。這兩家企業都進入過世界500強。2010年出任日本航空株式會社會長,僅僅一年就讓破產重建的日航大幅度扭虧為盈,并創造了日航歷*高的利潤。這個利潤率也是當年全世界航空企業中的最高利潤率。現任京瓷和日航名譽會長,KDDI最高顧問。1983年創辦盛和塾,向企業家塾生義務傳授經營哲學。目前全世界的盛和塾塾生已超過9000人。1984年創立“稻盛財團”,并創設“京都獎”,被譽為“亞洲諾貝爾獎”。
曹岫云(譯者)
江蘇無錫人。企業經營者。現任稻盛和夫(北京)管理顧問有限公司董事長、京瓷阿美巴管理顧問(上海)有限公司副董事長。著作《稻盛和夫的成功方程式》由中日兩種文字出版。翻譯稻盛和夫《活法》、《干法》等十四部著作。翻譯最近六年來稻盛來華講演所有文稿。
目 錄
譯者序
中文版序
前言
第1章磨煉靈魂,提升心志:為什么要工作
我們為什么而工作
工作造就人格
“極度”認真地工作能扭轉人生
那些智慧迸發的瞬間
乍看的不幸,實際上是幸事
努力工作的彼岸是美好人生
堅持“愚直地、認真地、誠實地”工作
要每天反省
第2章讓自己喜歡上所從事的工作:如何投入工作
改變“心態”
“迷戀”工作
感動給人注入新的動力
“抱著產品睡”
傾聽“產品的哭泣聲”
成為“自燃型”的人
勇于在“旋渦中心”工作
第3章以“高目標”為動力:
持續付出不亞于任何人的努力
不斷樹立“高目標”
首先“必須得想”
把愿望滲透到“潛意識”
當你竭盡全力時,神靈將會現身
付出“不亞于任何人的努力”乃是自然的機理
第4章持續就是力量:抓緊今天這一天
持續的力量能將“平凡”變為“非凡”
比昨天更進一步
全力過好今天這一天
能力要用“將來進行時”
將“不可能”變為“可能”
“已經不行了”的時候才是真正的開始
苦難和成功都是考驗
不要有感性的煩惱
哪怕險峻高山,也要垂直攀登
第5章追求“完美主義”:怎樣才能出色工作
出色的工作產生于“完美主義”
橡皮絕對擦不掉的錯誤
最重要的是“注重細節”
事先“看見完成時的狀態”就定能成功
抓住一切機會磨煉“敏銳度”
不是“最佳”,而是“完美”
第6章“創造性”地工作:每天都要鉆研創新
敢于走“別人沒走過的路”
“掃地”改變人生
外行的長處是可以自由發想
既然定了計劃,就一定要實現
樂觀構思、悲觀計劃、樂觀實行
將創造發明導向成功的“正確的地圖”
結語人生工作的結果=思維方式×熱情×能力
做人的“正確的思維方式”
附錄干法:經營者應該怎樣工作
關于盛和塾
顯示部分信息
前 言
◆ 譯者序 ◆
熱愛的力量
曹岫云 稻盛和夫(北京)管理顧問有限公司董事長
稻盛和夫是一位傳奇人物。他出身是科學家,25歲時在精密陶瓷領域內就有劃時代的發明創造。但他出名卻是企業家,稻盛27歲時開始創業,赤手空拳40年間創建了京瓷和KDDI兩家世界500強企業。然而,我認為稻盛先生本質上是哲學家,而且是一位徹底追求正確思考和正確行動的哲學家。科學家、企業家、哲學家,一身而三任,這在人類歷史上是空前的,在當今世界上是唯一的。
稻盛先生65歲時從經營第一線引退后,將心血傾注于“盛和塾” 及“京都獎” 等公益活動上。13年后的2010年2日1日,在日本政府再三懇請之下,稻盛先生以78歲高齡毅然出任破產重建的日本航空公司的董事長,僅僅一年就讓日航起死回生,并創造了日航60年歷史上最高的利潤,這個利潤還是當年全世界727家航空企業中的最高利潤。
傳奇人物的身上又增添了一筆濃重的傳奇色彩。
然而,讓稻盛先生成為傳奇人物的稻盛哲學卻絲毫沒有任何神秘的色彩,恰恰相反,這種哲學十分樸實,用稻盛先生自己的話來說甚至有點“幼稚”。這種哲學,每位企業家,甚至每個人都能掌握,都能實踐。當你讀完稻盛先生的《干法》一書以后,我相信你自己就能得出上述結論。
讀《干法》這本書的時候,我有一種發自靈魂深處的強烈感動,為了與讀者分享這種感動,我不僅翻譯了這本書,而且覺得應該借此書中文版出版的機會,將我讀此書、譯此書時心靈上所受的沖擊,以及我自己的感悟和實踐告訴讀者。
《干法》從字面上講,似乎是講述如何有效工作的方法,但其實這本書的重點,并不是講具體的工作方法,而是論述位于工作方法前面的問題。它著重闡述人生觀中的“勞動觀”“工作觀”,而這個問題具有重大而深刻的現實意義。
熱愛導致成功
你想獲得事業的成功和人生的幸福嗎?如果你想這樣,稻盛先生告訴你,這很簡單,但前提是你必須熱愛自己的工作。“熱愛”這個詞,稻盛先生又常常用“喜歡”“迷戀”這類詞匯來表達。
如果你不喜歡、不熱愛你當前的工作,那么在多數情況下,你得馬上改變你的心態,哪怕是強迫自己改變。
如果你熱愛自己的工作,你就會全身心投入。如果你全身心投入,就會產生良好的工作結果,你這種工作態度和工作結果不但能獲得周圍人的肯定,而且會讓你從內心感到滿足并產生自信。而這又會成為動力,激勵你更努力地投入工作……這樣的良性循環,不僅是成功的必要條件,從某種意義上講,它甚至就是成功的充分條件。因為這種良性循環可以改變你的命運。
這就是稻盛先生最重要的人生經驗之一。轉變自己的心態,從不喜歡自己的工作到喜歡、熱愛乃至迷戀自己的工作,稻盛的命運就從這里開始發生了戲劇性的變化。
熱愛燃起激情
我很幸運,2001年10月28日這一天,我在天津第一次見到了稻盛和夫先生,從此與稻盛和稻盛哲學結下了不解之緣。
當時我自己已經有了多年經營企業的經驗,但在經營和人生中有許多困惑。在接觸稻盛和稻盛哲學的一瞬間,我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所謂“眾里尋她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我覺得稻盛先生將人生和經營的基本問題都講清楚了,講透徹了,而且他做出來了,做得近于完美。在現實世界中,我還從未見過像稻盛這樣純粹而且思想深刻的人。憑直覺,我感到稻盛先生可以成為自己的精神導師,稻盛哲學就是我一直尋找的人生真理。
同年12月我專程拜訪了位于京都的京瓷公司,購買了稻盛先生的全部著作,訂購了自創刊以來所有的《盛和塾》雜志。
我在天津會議上發表的論文《百術不如一誠》,在天津會議后寫給稻盛先生的信《解讀稻盛成功方程式》,以及2004年寄給稻盛先生的《關于實事求是:讀稻盛先生〈企業人所見中國之現狀〉及〈中共中央黨校講演要錄〉有感》等文章,受到稻盛先生的稱贊,并在日本《盛和塾》雜志上陸續刊載。
我多次赴日本參加日本“盛和塾”全國大會(后稱世界大會)和塾長例會,并有機會經常向稻盛先生當面請教。2006年我所著《稻盛和夫成功方程式》一書在中國出版后,又被譯成日文,經稻盛先生親自推薦,在日本出版并暢銷。在2007年3月30日中文版《京瓷報》上,稻盛先生評價此書道:“正是透徹理解京瓷哲學的非京瓷人所著,所以很值得參考。”
2007年我與無錫許多志同道合的企業家一起籌建了中國首家“盛和塾”—“無錫市盛和企業經營哲學研究會”。同年7月2日,稻盛先生率領日本盛和塾120位企業家來無錫舉辦開講式。
2008年2月,為了配合胡錦濤主席訪問日本,中央電視臺《對話》欄目,準備制作專題節目“中國制造和日本制造”,他們希望邀請稻盛先生作為日方主嘉賓參加節目的錄制。受該欄目導演的委托,我出面邀請稻盛先生獲得成功。2009年4月受有關方面的委托,我又赴日本,當面邀請并說服稻盛先生6月9日到清華大學、6月10日到北京大學、11月2日到“中外管理第18屆官產學懇談會”上發表講演,均獲成功。
近年來,我翻譯了稻盛先生的著作《你的夢想一定能實現》《干法》《活法》《敬天愛人》《堅守底線》《心法:稻盛和夫的哲學》《燃燒的斗魂》《稻盛和夫的實學》《阿米巴經營》《成功激情》《調動員工積極性的七個關鍵》以及稻盛先生與梅原先生合著的《拯救人類的哲學》共12本書,編譯了《在蕭條中飛躍的大智慧》《六項精進》《經營十二條》《經營為什么需要哲學》《心靈管理》《領導者的資質》《稻盛和夫語錄100條》7本書,審譯了《活法叁:人生的王道》,并為各書寫了推薦序言。同時,這7年來,我還翻譯了稻盛來華以及每年在盛和塾世界大會上的全部講演文稿。應出版社要求,我夜以繼日,只花了3個星期就寫出了《稻盛和夫記》—稻盛和夫60個哲理故事,初版2萬冊當即被當當網一家買斷。
2010年,由稻盛先生親自提議的稻盛和夫(北京) 管理顧問有限公司正式成立,我擔任董事長。由于公司干部員工齊心協力,由于全國“稻盛迷”的全力配合,我們成功召開了稻盛和夫經營哲學北京報告會,青島、廣州、大連、重慶、成都以及杭州報告會,2015年5月還要召開3000人規模的稻盛和夫經營哲學上海報告會。每次報告會場面火爆,好評如潮。這幾年中,中央電視臺采訪稻盛先生達7次之多,節目播出之后,影響深遠。
我今年已經69歲,每天工作12~15個小時,星期天、節假日也不例外。除公司內部工作,翻譯工作外,有時一個月乘飛機十余次,應邀去各大企業和各地盛和塾,宣講稻盛哲學和阿米巴經營,解答企業家們的問題,有時連續講解五六個小時。如此大的工作量,家里人、企業同事、周圍的朋友、日本友人都為我的健康擔憂。但因為稻盛哲學和實學是正確經營企業的強大思想武器,受到廣大企業家發自內心的熱忱歡迎。所以工作雖然忙碌,我卻總是樂在其中,并不感到過度疲勞。因為帶著緊迫感和緊張感,所以往往精神充沛,信心十足,真是“不知老之將至”。我想,這么重要的工作居然落到我的頭上,我居然似乎尚能勝任,這讓我感到格外榮幸,抱著一顆感恩之心,我內心的充實和滿足難以言表。
我想,無非是因為我對這項工作的熱愛燃起了我的激情,而且使這種激情持續不斷。我在親身實踐中領會了稻盛先生在《干法》中闡述的這個道理。
熱愛激發靈感
一位著名的德國漢學家說:“沒有翻譯就沒有新中國,因為沒有翻譯,馬克思主義就無法傳進中國。”這是強調翻譯重要性的一句很中肯的話。
翻譯要達到信、達、雅的境界,譯者至少要具備四種能力,即外語能力、母語能力、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除此之外,有時甚至還涉及譯者的人格、治學作風以及心靈的狀態。
譯者只能按自己的理解來翻譯原著,往往文字上似乎譯出來了,但作者的思想卻譯不出來,有時甚至把作者的原意弄顛倒了。
有時即使理解了,但要把理解的意思用文字準確、流暢、恰如其分地表達,仍然頗費思量。表達不到位、不充分,不足以帶給讀者感動乃至震撼,但用詞過了頭,又在瞬間減弱甚至失去了作者觀點原本具備的說服力。
我的經驗是,不理解或原意吃不準時,可以查閱資料,可以請教別人,甚至請教作者或作者周圍的人。但如何將原著的精神如實表達,譯出神韻,讓讀者易于理解,并有閱讀快感,卻常常讓我絞盡腦汁,費盡心思。
經常出現這樣的情況:讀了作者一段精彩的話,備受感動,但因為文化的差異,用中文如何表達,卻手足無措,很是焦急。但是,既然熱愛這項工作,我就不敢怠慢,不敢敷衍,無論如何必須把作者的思想忠實地傳遞給讀者。這樣一種強烈的愿望似乎會進入潛意識,讓我在散步時,洗澡時,睡覺醒來時,甚至如廁時,頭腦里靈光一閃,出現神來之筆,我因此會心一笑。當這一節翻譯完成后,對照翻譯前的窘態,我自己也會吃驚,我竟能譯得如此酣暢淋漓。
我很喜歡辛棄疾的詞: “我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看我應如是。”當稻盛的著作融入我的心中時,當我的心融入稻盛的著作之中時,當自己和自己的工作對象融為一體時,靈感就會油然而生。
常常出現的這種小小的靈感,雖然同稻盛先生開發劃時代的新產品時上蒼賦予他的靈感不可同日而語,但在翻譯和平時的工作實踐中,我也深切體會到了稻盛先生有關熱情可以激發靈感這個重要的思想。
熱愛陶冶人格
稻盛哲學的精髓可以用“提高心性,拓展經營” 這句話來表達。所謂“提高心性”,稻盛先生又常用磨煉靈魂、凈化心靈、提升理念、陶冶人格、擴展器量等說法來替代。
這里又出現一個因果循環:只有提高心性,才能拓展經營;反過來,只有在拓展經營的實踐過程中才能提高心性。
換言之就是:比完成活兒更重要的是完善干活人的人格。 但是干活人的人格必須在干活中才能提升和完善。
“工作造就人格”。要全身心投入當前自己該做的事情中去,聚精會神,精益求精,這樣做就是在耕耘自己的心田,就可以造就自己深沉厚重的人格。
用真摯的態度,正面面對生活、工作、經營中的現實問題,絕不逃避,拿出勇氣,用良知去應對解決,這個過程本身就是提高心性。
稻盛先生說:“回顧自己人生的每一天,其實就是通過經營實踐,不間斷地提升自己心性的每一日。”
我在平時的工作中,特別在傳播稻盛哲學和阿米巴經營的過程中,對這一點有特別深刻的感受。
熱愛工作,投身事業,在這個過程中,抑制私心,陶冶人格,鼓足勇氣,貫徹正義,這樣才能獲得周圍人們由衷的信任和尊敬。
在急功近利的世風中傳播稻盛的利他哲學,好比“向沙漠中灑水,在急流中打樁”,需要有明確的信念、強烈的愿望、堅定的意志和甘愿付出自我犧牲的勇氣。
我把傳播稻盛哲學看作自己的天職。稻盛先生說:“天職需由自己創造。”而這項事業的最高報酬不是別的,就是磨煉自己的靈魂,使它在人生謝幕之時比開幕之初高尚一點點。
熱愛獲得天助
天道酬勤。只要熱愛工作,只要抱著純粹的動機、強烈的愿望,付出不亞于任何人的努力,就能感動上帝,獲得天助。因為這種態度符合天道,與天地宇宙的意志相一致。
稻盛先生在談到日航重建成功時說:“看到我奮不顧身的樣子,神靈、上天,或者說是自然,因感動而向我伸出了援助之手。如果不是這樣,日航如此奇跡般的回升是根本不可能的。這不是人的力量,只能說是Something Great,即某種‘偉大之物’在發揮作用。這種‘偉大的存在’讓我參與了日航重建,并援助推動重建工作取得了卓越的成功。”
稻盛哲學在中國的傳播也開始出現類似的現象。中國已經出現了一批實踐稻盛敬天愛人哲學的優秀企業。“一燈照隅是國寶”,一個行業中只要出現一家這樣的企業,就能影響整個行業的風氣。“一燈照隅,萬燈照國”,如果每個行業都出現這樣的企業,就可能改變整個商業文明的走向:從利己的文明走向利他的文明。
這不但是可能的,而且是必然的。因為這就是天意。違背天意,人類將沒有未來。
2015年2月5日
◆ 中文版序 ◆
我的勞動觀
本書的原著于2009年4月在日本出版以后,立即成為暢銷書,并連續占據排行榜前列。出版后不到一年,接連再版,獲得年輕讀者們廣泛的支持。
我寫這本書是出于對日本社會變質的深刻憂慮。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后,日本從廢墟中奮起,經濟快速增長,成為世界第二經濟大國。但是,人們在贊嘆物質富裕的同時,卻喪失了最重要的價值觀,而正是這種價值觀才從根本上支撐了日本經濟的發展。
這里所說的價值觀指的是勞動觀,就是對工作的基本觀念。工作在人的一生中占的時間最多,人們在工作中學到的東西也最多。但是,現在許多人卻找不出在工作這一尊貴的行為中所包含的目的和意義。
因此,多年來,在日本的年輕人中逃避工作的傾向逐漸嚴重。比如,在年輕人中,不想認真干活,靠打零工糊口,無固定工作的自由職業者急速增加,這已經成為一個很大的社會問題。
另一方面,由于泡沫經濟的消極影響,在理應承擔起當今社會責任的這一代年輕人中,將“流汗工作”視為美德的社會風氣逐漸淡薄,而不勞而獲,想靠投機賺大錢的惡劣風潮卻在逐年增強。
這種勞動觀、價值觀的變化,伴隨日本勞動人口的減少,再加上人們勞動熱情的降低,不僅招致日本國際競爭力的下降,而且對日本這個國家的成長和發展也投下了陰影。
這樣下去,日本將會國將不國。所以,就在今天,必須對勞動,對工作,從根本上重新審視。
將勞動、工作的目的和意義及其方法告訴年輕的一代。抱著這樣的使命感我執筆直書。
我認為,上述觀點對于取得驚人的經濟發展的中國而言,也具有同樣的參考意義。據說,中國在伴隨經濟增長而來的急劇的社會變動中,產生了一些不好的社會現象。今后中國要持續高速的經濟增長,要成為全球第一經濟大國,那么,如何在整個社會確立正確的勞動觀、價值觀,將是一個不可等閑視之的巨大的課題。
本書的內容不過是從我粗淺的人生經驗和思索中所產生的質樸的“勞動觀”。但同時,它又是從我70余年的切身經歷中所獲得的不可動搖的“信念”,也可以說它是被實踐證明了的正確的“哲學”。
表述我“勞動觀”的這本書,如果能成為肩負中國未來的年輕人前進的路標,我將感到莫大的榮幸。自古以來中國人一貫真摯地追求正確的為人之道,這是值得中國人高度自豪的。如果本書中的觀點能為中國人廣泛接受,也將是我的望外之喜。
◆ 前言 ◆
幸福“工作法”
為了度過有價值的人生
日本這個國家迎來了一個“沒有方向的時代”。一方面,人們找不到前進的明確指針;另一方面,人們又面臨許多過去未曾碰到過的問題:社會趨向于少子高齡化,人口減少,地球環境惡化等。同時我們看到,人們的價值觀本身也陷入了混亂之中。
對于人生中費時最多的“勞動”的觀念扭曲,以及對于“工作”的認識改變,正是價值觀混亂的表現。
“人為什么要工作?”“勞動究竟為了什么?”現在多數人已經喪失了對工作目標和意義的正確認識。
講述如何提高日常工作效率的技術,以及操作指南之類的書籍汗牛充棟,但是,工作的根本意義究竟在哪里?這么重要的問題卻無人探討。
在今天的年輕人中,有一種明顯的傾向在滋長,那就是不喜歡工作,厭惡勞動,并且還會盡可能地逃避工作的責任。
有的人把“努力工作”“拼命勞動”看得毫無意義,他們甚至對積極工作的人報以冷笑和鄙視。
還有許多人熱衷于股票買賣,憧憬于“輕輕松松發大財”。很多人創辦風險企業,其目的也只是想通過上市一攫千金,然后年紀輕輕就脫離工作、享受生活。把這些當作人生目標的人正在日益增多。
與此同時,社會上還出現了恐懼勞動的傾向。
剛踏進社會的年輕人,把工作視作剝奪人性的苦役。甚至很多人干脆不求職、不工作,而選擇在父母的庇護之下混日子。要不然就不務正業,靠打零工糊口。無固定工作的自由職業者的增加,是勞動觀念、工作意識改變所帶來的必然結果。
把工作看成不得不干的“必要之惡”,這種觀念在私下里似乎已經成了人們的常識。
心里還是不愿工作,但為了要吃飯又不得不干,抱著這種心態,很多人都希望工作輕松而又能多賺錢。不想受企業的約束,只重視私人活動的時間,只想埋頭于個人興趣,這樣的生活方式,在富裕的時代背景之下,深深滲透到了年輕人群體當中。
因此,今天許多人已經喪失了對“工作”的根本意義的正確認識,不愿好好地面對它。
對這樣的人,我想問一句:難得來這世上走一回,你的人生真的有價值嗎?
對,我不僅要問,而且無論如何,我要把自己對于“工作”的正確認識告訴給這些年輕人。
理解工作的意義,全身心投入工作,你就能擁有幸福的人生。
在這本書里,通過講述我對“工作”的思考和體驗,我將告訴大家,勞動可以給你的人生帶來多么巨大的收獲。
工作是“萬病良藥”
我認為工作是對萬病都奏效的靈丹妙藥,通過工作你可以克服各種困難和考驗,讓自己的人生時來運轉。
我們的人生是由種種苦難構成的。
苦難既不是我們希望的,也不是我們招惹來的,但意想不到的苦難卻接踵而來。苦難和不幸襲擊我們、折磨我們,讓我們為自己的命運而怨恨,甚至灰心喪氣,稍一氣餒便被苦難擊垮。
然而“工作”卻隱藏著一種偉大的力量,它能夠幫助你戰勝命運中的苦難,給人生帶來光明和希望。回顧我自己的人生,這個真理昭然若揭。我年輕時經歷過種種挫折:先是初中升學考試失敗,接著患上肺結核,徘徊于死亡邊緣。后來拖著孱弱的身體第二次考初中又落榜,同時因為戰亂家屋又被燒成廢墟。
在我15歲以前幼小的心靈中,接連的厄運讓我幾度喪失對生活的希望,然而考驗還在繼續。
考大學及后來找工作的經歷仍是不斷地讓我失望傷心。第一志愿的大學醫學部沒能考上,只進了一所地方大學的工學部。于是,我只有從懊惱中振奮精神,拼命用功讀書。學校給了我很高的評價,這給了我極大的鼓勵,然而畢業后去大企業求職應試卻又屢遭挫折。
最后由老師介紹,總算進了京都一家制造電瓷瓶(裝在鐵塔或電線桿上支撐電線的絕緣陶瓷器具)的小公司。這是一家瀕臨破產的虧本企業,上班后第一個月的工資就沒有如期發放,公司給我們的答復是“請再等等”。
這一年我23歲,我哀嘆自己的命運,心中苦惱:“為什么不幸和苦難一次又一次降臨到我的身上,我今后的人生將會是怎樣的呢?”然而,僅僅因為一件事情,被殘酷命運捉弄的我的人生,居然發生了徹底的、戲劇性的變化,從此我開始走出人生新的一步。
這件事情就是我改變了自己的想法,開始拼命投入工作。
不可思議的事情發生了,我人生的齒輪—過去一直在苦難和挫折的方向上運轉,現在開始朝著幸運的方向轉動了。此后,我的人生進入嶄新的狀態,充滿希望,不斷成功。
讀者當中也許有很多人每天都在工作,卻不理解工作的真正意義,因而天天煩惱、痛苦、嘆息。我希望他們務必懂得:“勞動”是“醫治百病的良藥”;工作能夠克服人生的磨難,讓你的命運獲得轉機!
顯示部分信息
媒體評論
根據我七八十年來的觀察,既是企業家又是哲學家,一身而二任的人,簡直如鳳毛麟角,有之自稻盛和夫先生始。
——季羨林
著名學者
稻盛先生是我*尊敬的企業家,他的著作讓我很受啟發。
——張瑞敏
海爾集團主席兼CEO
我把做企業,從當成一種樂趣,到做成事業,再把它當成做人一樣。這一路上,我學到了很多。我對稻盛先生的思想、哲學、觀點尤為贊賞。
——馬云
*集團
主席、首席執行官
顯示部分信息
免費在線讀
我曾在一個電視訪談節目中聽過一位修建神社的木匠師傅的話,很受感動。他說:
樹木里宿著生命。工作時必須傾聽這生命發出的呼聲——在使用千年樹齡的木料時,我們工作的精湛必須經得起千年日月的考驗。
這種動人心魄的語言,只有終身努力、埋頭工作的人才說得出來。
木匠工作的意義在哪里?它的意義不僅在于使用工具修筑漂亮的房屋,不僅在于提高木工技能,更在于磨煉人的心志,塑造人的靈魂——我在這位師傅的肺腑之言中聽出了這樣的意蘊。
他已70多歲,只有小學畢業,職業生涯一直就是修建神社。幾十年間只從事這一項工作,又苦又累,不勝厭煩,有時也想辭職不干,但他還是承受和克服了這種種勞苦,勤奮工作,潛心鉆研。在這樣的過程中孕育了他厚重的人格,所以才能說出如此語重心長的人生體驗。
共有-條評論【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