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正和島研究團隊,歷時10個月,遴選40位商界領袖、學界翹楚、意見領袖,再和他們一起,精心挑選出*能反映其認知事物本質能力的代表作。這些文字不但呈現出通向羅馬的無數條道路,還可能幫你找到離自己*近的那一條。
作者簡介
正和島
中國商界高端人脈深度社交平臺
通過信任鏈接、標簽畫像,精準高效鏈接全國,乃至全球的企業家,讓商業世界更值得信任,是全球第一家將線上互動和線下活動完美結合,為企業家群體提供締結信任、認知提升及合作共贏等綜合價值的創新型服務平臺。島鄰機構、部落、正和塾學習小組是島上新型社群的主要形態。
截至2018年6月,正和島擁有近7000名億級以上的企業家核心用戶"島鄰",30萬中小企業家及創業者的正和島APP用戶,以微信公眾號等各種服務方式直接覆蓋以商界為主的各類高端人群及決策者近200萬人。
正和島研究院
由國內一批代表性的企業家、專家共商、共建、共享的新型中國商界智庫。
定 位:中國企業界的"思想孵化器"
使 命:推動中國企業家精神升級,形成新商業哲學
愿 景:打造成為企業家的精神家園
重點研究方向:營商環境與新政商關系,中華商道與企業家精神
顯示部分信息
目 錄
◆目錄◆
序言① 我們離本質有多遠 / 劉東華
序言② 致敬40年 / 陳春花
序言③ 順應時勢,促進企業可持續健康發展 / 林澤炎
01 正心
你最真誠相信的,就是最有力量的。
愿力人生
作 者:李嘉誠 長江集團創始人
點 評:徐二明 汕頭大學商學院院長
人活著是為了什么
作 者:褚時健 褚橙創始人
點 評:趙曙明 南京大學商學院名譽院長
追逐夢想,開啟新商業文明
作 者:馬 云 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
點 評:秦 朔 “秦朔朋友圈”創始人
企業家精神和商業文明漫談
作 者:秦 朔 “秦朔朋友圈”創始人
點 評:茅忠群 方太集團董事長兼總裁
先問是非,再論成敗
作 者:劉東華 正和島創始人兼首席架構師
點 評:胡葆森 建業地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
02 馭勢
沒有成功的企業,只有時代的企業。
中國改革的回顧與前瞻
作 者:吳敬璉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市場經濟研究所名譽所長
點 評:陳東升 泰康保險集團董事長兼CEO
一個經濟學人眼中的未來
作 者:周其仁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教授
點評1:王 林 正和島首席經濟學家,中國民主
促進會中央經濟委員會副主任
點評2:賈林男 正和島林男工作室創辦人
敬畏規律,相信未來
作 者:王 林 正和島首席經濟學家,中國民主促進會中央經濟委員會副主任
點 評:張肇麟 HBC(漢彬洲)翰瀾咨詢主席
通向互聯網未來的七個路標
作者:馬化騰 騰訊董事會主席兼CEO
點評1:何 剛 《財經》執行主編,《哈佛商業評論》主編
點評2:余玉剛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管理學院執行院長
從蘇寧發展看企業轉型與創新
作 者:張近東 蘇寧控股集團董事長
點 評:何伊凡 “盒飯財經”創始人
東方希望的“勢”“道”“術”
作 者:劉永行 東方希望集團董事長
點 評:蘇 勇 復旦大學東方管理研究院院長
因時而生,因市而興,因勢而變
作 者:陳東升 泰康保險集團董事長兼CEO
點 評:黃麗陸 正和島執行董事、總裁
打好互聯網下半場的三條路徑
作 者:王 興 美團點評集團董事長兼CEO
點評1:李志剛 新經濟100人創始人
點評2:金錯刀 爆品戰略研究中心、“金錯刀頻道”創始人
03 明道
企業家必須用“新三觀”—全局觀、未來觀、全球觀來面對未來。
沒有成功的企業,只有時代的企業
作 者:張瑞敏 海爾集團董事局主席兼CEO
點 評:劉文瑞 西北大學教授
鷹的重生
作 者:李東生 TCL集團董事長兼CEO
點 評:陳春花 正和島首席管理學家,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BiMBA商學院院長
企業成長的七道分水嶺
作 者:寧高寧 中化集團、中國化工集團董事長
點 評:陸雄文 復旦大學管理學院院長
行業先鋒:為什么領先
作 者:陳春花 正和島首席管理學家,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BiMBA商學院院長
點 評:張瑞敏 海爾集團董事局主席兼CEO
轉型期的中國民營企業
作 者:劉永好 新希望集團董事長
點 評:陳春花 正和島首席管理學家,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BiMBA商學院院長
復星的投資哲學和二十多年發展的思考
作 者:郭廣昌 復星集團董事長
點 評:王方華 上海交通大學校長特聘顧問,原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院長
決勝未來商業的四種力量
作 者:馮 侖 御風集團董事長,萬通集團創始人
點 評:樊 登 樊登讀書會創始人
企業家需要“四個自信”
作 者:曹德旺 福耀玻璃集團董事長
點 評:趙曙明 南京大學商學院名譽院長
商道與商業
作 者:胡葆森 建業地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
點評1:馮 侖 御風集團董事長,萬通集團創始人
點評2:王正翊 《中歐商業評論》主編
回歸轉型的本質
作 者:方洪波 美的集團董事長
點 評:陳春花 正和島首席管理學家,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BiMBA商學院院長
用“工業精神”建立行業標準
作 者:董明珠 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裁
點評1:余玉剛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管理學院執行院長
點評2:許 正 直方大創新中心創始人,原GE中國
有限公司副總裁
中國企業的失敗基因
作 者:吳曉波 “吳曉波頻道”創始人
點 評:陳 為 正和島總編輯
04 優術
誰來呼喚炮火?應該讓聽得見炮聲的人來決策。
從田野走向世界
作 者:魯冠球 萬向集團創始人
點 評:鄔愛其 浙江大學全球浙商研究院副院長
管理三要素
作 者:柳傳志 聯想集團有限公司董事局名譽主席
點 評:秦 朔 “秦朔朋友圈”創始人
我的戰略觀
作 者:曾 鳴 阿里巴巴集團學術委員會主席,湖畔大學教育長
點 評:顏杰華 《商業評論》主編
我的品牌觀
作 者:艾 豐 品牌聯盟智庫主席,原《經濟日報》總編輯
點 評:王 永 品牌聯盟(北京)咨詢股份公司董事長
將混合所有制進行到底
作 者:宋志平 中國建材集團董事長兼黨委書記
點 評:周放生 中國企業改革研究會副會長
吉利集團的底層密碼
作 者:李書福 吉利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
點 評:吳曉波 原浙江大學管理學院院長
小米如何成功逆轉
作 者:雷 軍 小米科技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兼CEO
點評1:毛基業 中國人民大學商學院院長
點評2:蘇 勇 復旦大學東方管理研究院院長
解密萬達執行力
作 者:王健林 萬達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點 評:水 皮 《華夏時報》總編輯
“蒙牛模式”的16個“支點”
作 者:牛根生 蒙牛集團創始人,老牛基金會創始人、名譽會長
點評1:何伊凡 “盒飯財經”創始人
點評2:張 剛 財視傳媒CEO
方太的家族企業傳承
作 者:茅理翔 方太集團創始人
點 評:施星輝 正和島研究院執行院長兼首席研究員
05 和合
管理的未來,就是“賦能與激活人”。
管理的灰度
作 者:任正非 華為集團董事兼CEO
點 評:田 濤 浙江大學睿華創新管理研究所聯席所長,華為國際咨詢委員會顧問
我的三條標準線
作 者:王 石 萬科集團創始人、董事會名譽主席
點 評:白長虹 南開大學商學院院長
“中國式合伙人”如何才能成功
作 者:俞敏洪 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董事長兼CEO
點 評:何 力 界面聯合創始人兼CEO
情、理、法,孰先行
作 者:馬明哲 中國平安保險集團董事長兼CEO
點評1:秦 朔 “秦朔朋友圈”創始人
點評2:劉文瑞 西北大學教授
21世紀的新型領導力
作 者:馬蔚華 國際公益學院董事會主席,原招商銀行行長兼CEO
點 評:楊 壯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BiMBA商學院聯席院長
后 記 追尋商業思想的軌跡
附錄① 入選人名單
附錄② 特約點評人名單
顯示部分信息
前 言
序言1
Preface
我們離本質有多遠
40年,對一個人來說幾乎意味著全部生命的主要黃金時段;對整個人類呢?其實也不算太短,因為它基本代表了人類文明史的1%。中國改革開放的40年,對中國、對世界,這是一個多么了不起的1%啊!
這個1%之所以了不起,最醒目的是中國經濟、中國體量的崛起和放大;中國經濟、中國體量的重要支撐是中國的企業和企業家群體,尤其是企業家這個特殊群體所代表的企業家精神。
記得一位朋友曾經和我說,改革開放以來誕生的這批代表性的企業家,他們所經歷的人生和事業的跨度太大了,他們身上所承載的硬成就和軟實力,均為世所罕見,對中國商業史乃至商業思想史都有著“活化石”般的標本意義。是的,那個朋友用的就是“活化石”這個詞,形象而準確。
本書所選入的企業家,基本上都具備了“活化石”的標準。本書所選入的大部分文章并不是最新的,而是在這40年中,在每個人及其企業的特定發展階段最具有時代感和代表性、最能反映作者對事物本質認知能力的思想。選入的專家學者和意見領袖,則直接依據的是他們的思考深度和商業洞見。
服務中國企業和企業家這么多年,我的一個重要發現就是,判斷一個人能否成功的最簡單有效的標準,是看其是否具備直擊本質并駕馭本質的能力。因此,這40年40人的40篇文章,根本上是幫助讀者發現商業本質,觸摸時代脈搏,尋求發展規律。用心通過這些文字與作者對話,形成心與心的鏈接,不但能找到通向羅馬的無數條道路,還可能找到離自己最近的那一條。
當然,對于終極真理和本質,我們只能無限接近,永遠也不可能完全到達,因此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接力,也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不同探索和創新。在無限接近本質的過程中,讓中國企業走得更遠更久,做得更強更大,因為商業的健康和美好,而讓整個世界變得越來越健康和美好。
是為序。
劉東華
正和島創始人兼首席架構師
序言 2
Preface
致敬40年
1978年的中國改革開放,是一場始于經濟的變革,它帶來的變革卻不止于經濟;這是一場始于中國內部的變革,它帶來的變革卻不止于中國。在這個過程中,中國不失時機地成功提出了“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這樣一個命題。走到今天,正是由于堅持了中國特色,我們才能連續在40年間取得高速、高效的持續發展;我們把中國卷入了世界經濟體系之中,中國企業的崛起是全球化的歷史必然。
40年間的中國,經歷了政治、經濟和技術的重大轉變,同時這些轉變也必然帶來社會和政治的諸多問題;此外,我們也經歷了世界經濟的重大轉變—金融危機、技術革命、知識經濟、全球氣候等問題,還有令人不安的恐怖主義和軍備競賽。但是,對于中國而言,我們至少擁有了一個嶄新的經濟,我不知道是否能夠把這種經濟,也像德魯克先生描述美國經濟那樣,稱之為“企業家經濟”,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中國開始了企業家和企業推動經濟與變化的時代。
所以,當我們決定回顧中國改革開放40年的時候,選擇40位企業家以及研究企業家的作者,在過去40年中他們的代表性觀點,可以讓我們有一個完全不同的視角,去感受這40年的變化與進步;通過這40篇文章,以及幾十位專家的點評,可以讓我們有一個更加客觀的視角,去理解這40年變化的價值與成長。
過去40年,是什么驅動了我們持續的經濟增長和繁榮?持續推動增長和繁榮的內在力量又是什么?我認為根本的核心就是企業家的出現和企業家精神。企業家精神的本質是創新,創新一定源于實踐。我之所以敬仰很多企業家,就是因為這些企業家擁有企業家精神中創新的本質。從這個意義上講,企業家、企業家精神,其實是一個踏實的行為,是一個自然而然的動作,并不是你要證明你是怎樣的人,而是你要實實在在地去做,你要通過一步又一步的行動,把美好的產品、美好的生活和每一個人的進步融合在一起,把所有的價值真正地創造出來。仔細去閱讀這些文章,你會和我一樣深切地感受到這一點。
作為中國本土企業的研究者,我們深知在未來的時間里,無論是技術、宏觀環境、國際市場以及文化影響,都在發生著巨大的變化。這些變化既會帶來商機,也會帶來挑戰,無論當下我們是多么領先,我們都很清楚這只是暫時的領先,如果想要保持持續的領先,需要做出卓絕的努力、堅定的轉型以及與變化融合在一起。那些努力做到這一切的企業繼續保持著行業先鋒的本色,而那些停留在原有的領先優勢上不愿意做出改變的企業,則陷入了停滯的泥塘。過去30年的研究,我們發現,每一個行業先鋒企業和成長企業都充滿著年輕企業的熱忱、勤奮與雄心;每一個行業先鋒企業和成長企業都更扎實地行動,不斷地自我批判和反思,從失敗中獲取價值,愿意與強者對話并從中學習,熱愛創新并創造全員創新的環境與氛圍。它們的每一個嘗試,都值得我們欣賞;它們的每一個創造,都值得我們學習。
今天,因為互聯網技術帶來的變化,我們有機會站在全新的起點上,我們需要做一些根本性的改變,我們必須持續地進行價值創造和創新求變,否則就會錯過時代給我們的機遇。我們向40年致敬,最需要致敬的就是我們不斷創新的精神,并且要把創新精神持續變成我們的習慣和行動。
陳春花
正和島首席管理學家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BiMBA商學院院長
序言 3
Preface
順應時勢,促進企業可持續健康發展
為了更好地服務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使之健康發展和成長,我歷來都要求自己在認真學習黨的方針政策、各種專業理論知識的同時,多到基層去、多到企業去,拜企業家為師。一年下來,我總要看上百家企業,和幾百名企業家座談交流。看得多了,聽得多了,免不了會思考怎樣認識民營企業的地位作用、什么樣的企業才是健康的、如何才能促進企業可持續健康發展等問題。
作為全國代表性的企業家社群,正和島集聚了一大批優秀企業家資源,在企業家精神與營商環境研究方面也素有積累。2018年全國工商聯研究室專門委托正和島開展了全國各省份營商環境評價研究。因此,我與正和島創始人劉東華先生以及執行院長施星輝先生接觸較多。值此改革開放40年之際,正和島特別推出《本質》一書,梳理本土商業思想的發展軌跡,幫助企業家提升把握商業本質的能力,非常有價值。我應邀作序,并借此機會談談對民營經濟40年發展歷程的觀察與思考。
回首改革開放40年,我國民營經濟從小到大、由弱變強,逐漸發展壯大。截至2018年6月底,我國民營企業已超過3000萬家,個體工商戶已超過7000萬戶。當前,民營經濟對國家的稅收貢獻超過50%,國內生產總值、固定資產投資以及對外非金融類直接投資占比均超過60%,技術創新和新產品占比超過70%,城鎮就業占比超過80%,市場主體占比、對新增就業貢獻率超過90%。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公有制經濟和非公有制經濟都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都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非公有制經濟已成為穩定經濟的重要基礎、國家稅收的重要來源、技術創新的重要主體、金融發展的重要依托、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重要力量。40年來,我國民營經濟取得的輝煌成就,得益于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得益于40年來改革開放為民營企業發展營造的良好的政策環境、法治環境、市場環境和社會環境,得益于民營企業自身的頑強拼搏和積極進取。可以說,改革開放的歷史就是一部中國共產黨關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探索史;就是一部在黨的方針政策指引下,民營經濟砥礪前行的發展史;就是一部民營企業家艱苦創業的奮斗史;就是一部民營經濟在穩定增長、促進創新、增加就業、改善民生等方面發揮作用的貢獻史。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新時代孕育新紅利、催生新發展,民營經濟發展仍處在大有可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廣大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施展才華的空間更加廣闊、機遇更加多樣、前景更加美好。但是我們必須看到,當今世界經濟社會發展充滿很多不確定性。對企業而言,就有外部的諸如中美貿易摩擦、經濟從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科技革命、產業變革、政策落實不到位、社會全面轉型,以及內部的諸如企業轉型升級提質增效、企業代際傳承發展、市場需求個性化等多重因素的疊加影響。這些影響對所有企業來說,都是極大的挑戰。面對困難和挑戰,退縮嗎?我想這不是優秀企業家精神的體現,也不是企業家的做法。面對困難和挑戰,依然沿襲過去的老路,找門道、走關系、圈資源、拼膽量嗎?我想這是時代所不允許的,也是當下行不通的。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作為“自己人”,怎樣才能堅定信心,致力創新創造、合力開創民營經濟更加美好的明天,走向更加廣闊的舞臺,打造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真正承擔起新時代賦予的使命與擔當,為實現“中國夢”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呢?
就宏觀戰略層面來看,新時代企業家應有新使命、新擔當。企業家是經濟活動的重要主體,作為建設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力量、稀缺資源,理應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堅強指引下,弘揚優秀企業家精神,更好地發揮企業家的作用,在實現自身價值的同時,為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做出積極貢獻。那么,新時代的企業家應該承載什么樣的使命擔當,才能繼承過去的榮光、創造未來的輝煌呢?就全球發展空間來看,新時代的中國企業要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構建提供中國方案、貢獻中國智慧。就戰略目標實現來看,新時代的中國企業要為“新中國成立一百年時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做出自己的積極貢獻。就當下企業經營現實來看,新時代的中國企業要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實現高質量發展,積極參與推動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
就企業經營層面來看,唯有練好內功,不斷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才是正道。觀察40年來國內企業的探索實踐,在其本質上那些健康可持續發展的企業,除了政策的積極支持外,大都是積極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建設的歷史洪流中,專注專心于“三性”,即市場的廣闊性、競爭的差異性和專業的精益性,才能有效應對發展中的各種不確定性,走上可持續健康發展軌道。在企業經營實踐中,所有新興技術、模式的創新及應用不過是“三性”的理性推進,體現在具體舉措上,主要表現為五個方面:一是市場準入的爭取,基于發展訴求,推動改革釋放更多的發展空間;二是政策措施的保障,基于問題導向,不斷推動支持企業發展的金融、財稅、技術、信息、人才等政策措施的完善;三是持續創新的實踐,基于做好企業的理想目標追求,不斷創新推動企業的產品服務更好地滿足客戶需求;四是治理規范的遵循,基于合規合法原則,開展誠信守法市場競爭,樹立良好的企業形象;五是社會認同的營造,基于企業作為社會主體的要求,積極履行社會責任,贏得社會的廣泛認可和尊重。
就企業家層面來看,優秀者大都體現了“實事求是(實)、堅忍不拔(忍)、創新求變(變)、貢獻社會(慈)”等優秀的中華傳統智慧。社會上有人一提到民營企業家,就與奸詐、不講信用、投機取巧、污染、風險、腐敗等詞聯系在一起。實際上,40年來,伴隨著民營企業的蓬勃發展,涌現出了一大批優秀的民營企業家。他們善于學習,敢闖敢試,勇于創新,敏銳捕捉市場需求,是創新發展的先鋒隊;他們融入歷史大潮,積極參與國家戰略,是經濟發展的生力軍;他們義利兼顧、以義為先,關愛員工、扶貧濟困,積極履行社會責任,是貢獻社會的踐行者。正是基于這些優秀品質,他們帶領企業創建靈活高效的體制機制、市場化的激勵約束機制,牢牢把握市場經濟發展機遇,與時代共奮進,實現了企業的跨越式發展。今天,更為可喜的是,一批視野廣闊、奮發有為的80后、90后新銳創業創新者走向經濟舞臺,抓住互聯網、大數據、物聯網、云計算等新一輪科技革命的歷史機遇,加快進入新興經濟領域,有的正在引領新興產業發展。他們作為優秀的“繼創者”,是推動未來中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繼承和發揚了老一代企業家聽黨話、跟黨走的光榮傳統與創新精神、拼搏精神、擔當精神及奉獻精神,擔負起民營企業代際傳承與轉型升級的重任,積極投身國家發展戰略,自覺做愛國敬業、守法經營、創業創新、回報社會的表率和踐行親清新型政商關系的典范。
林澤炎
全國工商聯研究室主任
中國民營經濟研究會副會長
共有-條評論【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