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 本:16開紙 張:輕型紙包 裝:平裝-膠訂是否套裝:否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505146303
所屬分類:
圖書>政治/軍事>政治>黨政讀物
編輯推薦
(1)本書以*總書記的系列講話為綱領,緊扣 “政者,正也”這一核心思想。作者結合多年在教學、調研中積累的經驗和發現的問題,對《群書治要》進行的符合現代人需要的闡釋和解讀。既體現了對中國傳統政治智慧的深刻理解,又關照現實,深入研究各層面、各領域的社會問題,闡述古代治理思想,體現了理論聯系實際的風格。
(2)本書將優秀傳統文化智慧引入領導干部隊伍建設,是修養“政德”的必要方式。《群書治要》作為古人治國理政之道的集大成之作,蘊藏著豐厚的政德思想。“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三者三位一體,相輔相成,會通于當今領導干部政德培育和踐行的時代洪流之中。這與中國共產黨所強調的執政理念與傳統的為政方式的不謀而合,體現了共產黨人對傳統文化的傳承和創新。
(3)本書是國學愛好者研習傳統文化的學習樣本。近年來大眾對傳統文化的熱情高漲,本書是因應現實具體領域的需求,結合古代智慧進行專題式、透徹精辟的解讀分析,以質樸真誠的語言、平易近人的風格,結合生動活潑的案例,立體展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
內容簡介
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2018年3月,*總書記再次強調:領導干部要講政德。政德建設無疑是全面從嚴治黨的內在要求,也是整個社會道德建設的風向標,與中國傳統“為政以德”思想一脈相承。
本書從治國寶典《群書治要》中選取歷代圣賢的政德實踐智慧,由中央黨校教授按“嚴私德、守公德、明大德”三個體系,結合黨政工作之需,進行精要解析。以古論今、古為今用,旨在幫助領導干部深入認識政德修養的重要性,提升綜合素質,成就新作為。
作者簡介
劉余莉,中共中央黨校哲學部教授、倫理學專業博士生導師、中國倫理學會理事、《人民網》理論頻道文化教育專家,主要從事中國傳統倫理思想的研究,特別是《群書治要》的研究與弘揚。
中國人民大學哲學學士、碩士,英國赫爾大學哲學博士,新加坡國立大學哲學博士后。曾應邀到劍橋大學、牛津大學、威爾士三一圣大衛大學、耶魯大學、哈佛大學、西門大學、昆士蘭大學、日本政策研究大學院大學,以及意大利、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斯里蘭卡和中國香港、澳門、臺灣等地進行演講與研討。
2015、2016、2017年連續三年應邀到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巴黎總部,就從《群書治要》看圣賢教育的重要性、如何進行道德教育、《孝親尊師:中華文化的根本》等問題進行主題演講。
代表著作為英文專著《規則與美德的統一》,英文編著《東西方的美德概念》;中文著作:《半部論語治天下》《中華文化五講》《群書治要十講》《心態即命運》《儒家倫理學》;中文編著《群書治要譯注》等。
目 錄
嚴私德,心不動于微利之誘,
目不眩于五色之惑。
嚴私德,是政德的基礎,
是領導干部要嚴格約束自己的操守和行為。
一、修身始于戒貪 / 3
二、欲不可縱 / 10
三、萬惡淫為首 / 18
四、好名之患 / 23
五、過而能改善莫大焉 / 32
六、君子四重 / 40
七、謙德之光 / 49
八、吉人之辭寡 / 57
九、好學近乎知 / 64
顯示全部信息
前 言
自序
2018年3月1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重慶代表團審議時強調:領導干部要講政德。政德是整個社會道德建設的風向標。講政德,就是要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這是對中國傳統文化“為政以德”思想的忠實繼承和發展。《群書治要》作為古人治國理政之道的集大成之作,蘊藏著豐厚的政德思想。如“德惟治,否德亂。”“惟德動天,無遠弗屆。”“德惟善政,政在養民。”(《尚書》)“有覺德行,四國順之。”(《詩經》)等。研讀《群書治要》,不僅可以學習中國傳統政德實踐的智慧,也可為當今領導干部講政德提供有益借鑒,并將“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有效地與國家治理相結合。
顯示全部信息
媒體評論
*同志在《領導干部要讀點歷史》的講話中談道:“歷史的興替演進、起伏變幻,往往沉淀出許多規律,完全可以古為今用、古為今鑒。”學習《群書治要》中的歷史經驗,可以得出這樣的基本結論:國家由盛轉衰的根本原因在于官員的政德出了問題,正所謂:“國家之敗,由官邪也。”因此,*特別強調,領導干部要講政德。立政德,就要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
——中青在線
學習《群書治要》有助于反腐倡廉。如果領導干部們都能夠讀一讀這些歷史教訓,看一看古人是怎樣身體力行圣賢教誨的,就知道在位者一定要戒止貪心,不能與民爭利。如果想獨占財利,必定會招致民怨,甚至導致滅亡。貪財好利的結果都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民主與法制時報
顯示全部信息
免費在線讀
一、修身始于戒貪
【在位者一定要戒止貪心,特別是為民父母者,不能與民爭利。如果想獨占財利,必定會招致民怨,甚至導致滅亡。】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領導干部要講政德。政德是整個社會道德建設的風向標。領導干部要牢記“堤潰蟻孔,氣泄針芒”的古訓,堅持從小事小節上加強修養,從一點一滴中完善自己,嚴以修身,正心明道,防微杜漸。那么,政德修養從哪里入手呢?
在《群書治要》這本講治國理政的書中,用大量的篇幅告訴在位者、從政者應該如何修身。《大學》中說:“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為本。”意思是說君主自己的身修好了,齊家治國平天下也不再是什么難事了。修身又從戒貪開始,這是合乎治國平天下的次第的。
楚莊王是一個非常有責任心的人,一心一意想把楚國治理得強大,讓百姓安居樂業。《群書治要·列子》中記載,有一次楚莊王向詹何請教說:“怎么治國?”詹何說:“我僅明白修身卻還沒明白治國的道理。”楚莊王很真誠地說:“我得以尊奉宗廟,擁有整個國家,我希望學會怎樣來守護它。”詹何回答說:“我不曾聽說過君主自身修養很好而他的國家卻沒有秩序的,也不曾聽說過君主自身修養不好而他的國家卻安定的。所以,根本就在于自身修養。像治理國家這種次要的事情,我就不敢對您講了。”楚莊王聽了,說道:“你講得很好。”
如果君主是賢德的君主,他也必然會用賢明的臣子。《群書治要·魏志下》中有這樣一句話:“書曰:‘有不世之君,必能用不世之臣;用不世之臣,必能立不世之功。’”所謂的“不世之君”即不是每一個時代都能出現的卓越君主,所謂的“不世之功”即不是每一個時代都可建立的偉大功勛。
修身從哪里開始?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在位者一定要戒止貪心,特別是為民父母者,不能與民爭利。如果想獨占財利,必定會招致民怨,甚至導致滅亡。
《史記》記載,周厲王登位,貪圖財利,親近榮夷公。這時有一位忠臣叫芮良夫,勸諫他說:“王室大概要衰微了吧!”為什么?接下來就說到了這樣一句話:“夫榮公好專利而不知大難。”這個榮夷公喜歡獨占利益,卻不知道會因此造成嚴重的社會問題。“夫利,百物之所生也,天地之所載也,而有專之,其害多矣。”財利是天地之間萬物所依賴生存的資源,如果要有獨占的現象,造成資源分配不均,害處可就大了。“天地百物皆將取焉,何可專也?”大家都需要用到這些財利,怎么可以獨占?“所怒甚多,而不備大難,以是教王,王其能久乎?”專有獨占財利,所惹怒的人一定會很多,他這樣做卻不知道有大的禍患,還用這個方法來教唆君王,君王的統治怎么能夠持久?
共有-條評論【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