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有用論vs讀書無用論
讀書是有用的,對于中國人來說,自古便是這樣的認知,書中自有千斤粟,書中自有黃金屋,雖然書中不一定真的有這些東西,但它能給你帶來這些,能讓你得到“取得這些”的能力。一個好的圖書批發網站會告訴你如何取得并利用這種能力。
讀書是無用的,聽到這句話的時候,我這個讀書人差點罵出來,但細想一下也并非沒有道理,死讀書不如不讀書,現在多少人是死讀書,活學活用的能有幾個?
那讀書究竟是有用無用呢?
假設我是個讀書人,我會努力去讀、去“上下求索”,當然不是變成書呆子,既要走進書里去,又要能從書里隨時走出來,達到一種“境界”,能夠與書中人物溝通,與人物背后的作者進行靈魂溝通,而不至于變成一只“無魂動物”。
假如我不是一個讀書人,我會努力地去行動,用自己的所學、所想,去創造,去改善,而不是一味地接受,一味地繼承前人所學,是很難創新出新的東西的,這一點毋庸置疑。
如果我站在一個第三者的角度來看,拋開執念和偏見,一切都能豁然開朗。
所謂“當局者迷旁觀者清”,在讀書有用論和讀書無用論兩方爭斗得不可開交的時候,我想到了一點:如果能把兩方人陳述的各自一方的優點結合,并且把兩方人各自描述的對方的缺點摒棄,不就能解決所有爭端和問題?
書到底還是需要去讀的,只有繼承才能在其基礎上發展,沒有地基的高樓越高越容易倒塌;而且只有繼承是不夠的,必須將所學融會貫通,在繼承的基礎上發展,只繼承不發展相當于沒有繼承,結果只能是“不進則退”。
說得容易做起來難,這需要所有人的共同努力,這是一個有著幾千年文化古國的后人們的責任和義務,沒有誰去強制誰去履行這一義務,但不論哪個時代都會出現那些將文化傳承發展大業視為己任的人,他們會毫不猶豫地背負上這一責任,并且去一絲不茍地履行這一義務。
這種責任不是天生就能產生的,需要從小培養,讓一些小學生接觸文學、文化無疑是重要的,用中小學圖書館館配、小學生圖書批發等商業行為加以引導,讓人們從小就意識到文化的繼承、發展。
那么如何繼承,如何發展呢?
只有這一點誰都不敢說自己是專家,我只想說“責任感”。
無論是讀書有用論者還是讀書無用論者,都是秉著對自己和國家文明的未來負責的心理來與對方爭執不休的,其實大家的目的都一樣,希望中國文化能夠發展壯大,而不是被外來文明一點點蠶食、同化。
放下爭執,聯手合作,這才是兩方人應該去考慮的,而不是誰輸誰贏,更不是誰有用誰沒用!